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关注民生也是作家的责任——访长篇小说《大民生》作者雨村
[编辑:永太净化设备经营部] [时间:2024-05-15]
不久前,由我区颇具创作实力的作家雨村创作、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的长篇小说《大民生》问世。
这部以关注描写生老病死社会保障模式变革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一经推出,即备受好评,这也是小说创作领域第一次涉足反映大社保大民生主题的一次探索性的成功尝试。正如知名小说家、新疆作协原常务副主席赵光鸣评论所说:“雨村是在用心结情缘来娓娓描写小说和勾勒西部传奇故事!爱情、亲情、友情、民情在民生变革中相互交织发酵,演绎了一曲西部大民生的畅想曲!”
作家雨村,原名容育民,从小热爱文学,学生时期就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已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剧本、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40余篇(部),作品曾多次获奖。从部队转业后,在区机关从事大社保实践工作近三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几易其稿后,终于推出了这部引发关注的《大民生》。
11月5日,“长篇小说《大民生》作品研讨会”在昆仑宾馆举行。会后,记者专程走访了仍沉浸在创作状态的雨村先生。
记者:据了解,你创作的第一部农村乡土题材的中篇小说《跪膝崖》就曾获得过文学奖项,是什么契机又引发了你创作《大民生》这部带有浑厚乡土气息的有关民生题材的长篇小说的?
雨村: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艺术再现。正是由于对西部这片土地的热爱、对大社保大民生这段荡气回肠的社会变革历史的亲身参与和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的激励,使我很早就萌生了创作这样一部长篇小说的热情和冲动。
记者:关乎着社会民生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题材,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一个领域,涉及到家家户户,涉及到男女老幼,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关乎着生老病死,却一直没有一部长篇小说问世,长篇小说《大民生》的出版,可以说是填补了大社保没有长篇小说的空白,对此,你怎么看?
雨村: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传承的就是养儿防老的生活模式,可现实存在是,在广大农村还有不少人仍面临着生了病在家眼睁睁等死的悲惨状况。大社保在华夏大地的巨变性推动打破了千百年来的旧传统,建立起全民社会养老的新秩序,彻底解决了老百姓有关生老病死的后顾之忧,这是中国社会的一大历史性进步!从这一点上看,大民生和大社保应该是小说文学创作的一个永久主题或者说长期题材,遗憾的是多年没有被文学所涉足!小说在某一个创作领域的一些突破是文学发展时期的自然现象,瓜熟蒂落是自然规律,水到就会渠成。酒好不怕巷子深,我深信大社保主题是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今后还会有新的更多的作家涉足该领域。
记者:雨村先生,读你的小说《大民生》时时被精彩、冷静的故事叙述所吸引,同时又感叹于你小说中俯拾皆是的人生箴言。读小说的同时,又像是在读一本人生箴言集,请问,你是怎样把人生哲理巧妙贯穿于小说中的?
雨村:如果说自然有其规律,社会就是一部哲学,人生就是一本书。规律是要不断摸索,哲学是要不断领悟,人生的书要用一生去阅读。生活是这样,小说也是这样。小说本来就是生活的演绎,《大民生》的人生箴言自然也是一种人生领悟!人生地感觉到了,提笔也就到了。没有刻意装饰,都是人物性格顺其自然流淌出来的。很多人生箴言的揭示还不一定成熟,只是书中人物自己个人的感受,可能没有普遍性,不一定要对照到现实里去—每个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
记者:你是作家,同时又因为职业关系,涉足社会理论研究领域,2000年,你曾写了一部很有影响的34万字的《社会就业与再就业研究》一书并获得社会科学进步奖。如果说2000年你写大就业大社保的大民生一书是在潜心研究民生发展理论,那么现在你又写了34万字的西部《大民生》长篇小说则是在用文学描写社会变革和时代进步。可以这样理解吗?
雨村:是这样。理论属于逻辑思维,文学属于形象思维,表达的都是一种社会责任。社会的变革进步既有从实践到理论的总结,也有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我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社会大民生主题,2000年,出于职业责任感写了一本关注民生的理论研究书籍,并引起一些社会反响,有些理论研究成果至今被学术界和大学讲堂所引用。现在写出的长篇小说《大民生》是我多年的夙愿,也是奉献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的一份厚礼。社会影响人们几千年的历史巨变应该用文学小说等生动鲜活的形式再现反馈给人民。这也是作为一位作家的社会责任!
雨村:我本人是大秦关中西府陈仓原人,受小说大家陈忠实《白鹿原》的深刻影响,目前正在撰写一部分上下两部的西部大秦关中西府乡土风情长篇小说,书名《陈仓原》。上部35万字已接近收笔,将于年底至春节前后与读者见面。当然,有关民生的创作主题,我会一直关注下去。
上一篇:没有了